2018年自考《组织行为学(二)》简答、论述、案例三
时间:2022-01-10来源:江苏自考网
二十一、简述沟通链条上存在的沟通障碍?(了解)
答:1、沉长的命令传递引起沟通困难;
2、地理位置引起的沟通困难;
3、组织关系不明确带来的困难;
4、部门之间不合作带来的沟通困难;
5、 建立部门王国是另一个妨碍沟通的原因;
6、 场景与背景也将影响着沟通;
7、 信息过载给沟通带来的困难。
二十二、简述在企业中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了解)
答:物质障碍、代码障碍、心理障碍、利益障碍、超载障碍、程序障碍、技能障碍、机制障碍。
二十三、简述发送者和接收者存在的障碍?
答:1、发送者方面存在的障碍:信息过滤、管理风格、信息适应性。
2、接收者方面存在的障碍:选择性知觉、情绪、缺乏兴趣、缺少倾听的能力。
二十四、简述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网络及其类型?
答:1、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是垂直的,它遵循权力系统,并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
图:正式的小群体沟通网络及有效性指标:
指标 链式网络(严格遵循正式的命令系统) 轮式网络(把领导者作为所有群体沟通的核心) 全渠道式网络(允许所有的群体成员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
速度 中 快 快
精确性 高 高 中
领导者的出现 中 高 无
成员的满意度 中 低 高
2、非正式沟通网络——常常称为小道消息的传播,它可以自由的向任何方向运动,并跳过权力等级,在促进任务完成的同时,非正式沟通满足了群体成员的社会需要。
小道消息的传播形势:单线传言链、闲谈传言链、随机传言链、积聚传言链。
二十五、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双因素理论”是赫兹伯格1966年在《工作与人性》一书中首创的“激励因素(满意)—保健因素(不满意)理论”。
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
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激励因素以工作为核心,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在工作时能得到满足,所以在工作时就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十六、简述强化理论?
答:1、“强化理论”由哈佛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
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个人工作环境的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而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2、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它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同目标设置理论相对立:
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认知观点,它假设一个人的目的指引他的行为。
强化理论认为,通过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