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答案
时间:2022-02-17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单选题(共 25 题,共 50 分)
1、【考点】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答案:B
解析: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胜利,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把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资本主义旧俄国变成世界上位居前列的经济政治军事强国,社会主义集中 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 大。
2、【考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答案:B
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同时 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3、【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案:C
解析:本知识点为识记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 党。
4、【考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恩格斯指出:“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可以说,革命的发生归 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解题思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很多问题上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应首先从经济上找原因。
5、【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实践性。
6、【考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答案:C
解析: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 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 商品经济。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7、【考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答案:D
解析: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 现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8、【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商品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
9、【考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答案:C
解析:
10、【考点】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案:B
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11、【主考点】剩余价值的分配
【副考点】单个资本的周转答案:B
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表示资 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12、【考点】剩余价值的分配答案:B
解析:借贷资本家将其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时,职能资本家必须向借贷资本家支付 利息。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13、【考点】剩余价值的分配答案:A
解析:银行资本家向银行业投资,目的也在于获取利润,而且所获得的利润也应相当于平均 利润,不过这个平均利润是相对于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来说的,即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银 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应相当于平均利润率。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大于 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银 行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14、【考点】剩余价值的分配
答案:A
解析: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继续到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趋于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时,资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所以,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5、【考点】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C
解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通过组织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 余价值的目的。
16、【主考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副考点 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副考点 2】真理的属性答案:A
解析:选项 A: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 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所以真理是有价值的。选项 B:实用主义哲学提出“有用即真理”,这属于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一种错误观点。选项 C、D: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不是永恒的,不是万能的。
17、【考点】实践标准的唯一性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进到认识论中来,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就是说,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 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判明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检验。
18、【考点】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答案:C
解析: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 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进到认 识论中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统一起来。人们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 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19、【考点】实事求是答案:A
解析:简单记忆:实事求是是核心。“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20、【主考点】规律和自然规律
【副考点】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答案:A
解析: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种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它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要人的参与。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实践 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人的自 觉活动不能抹煞和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1、【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苗拔起, 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22、【考点】原因和结果答案:C
解析: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 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23、【考点】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选项 D:内外因属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4、【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B
解析: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选项 A、C、D 说法错误,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25、【考点】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答案:B
解析:本知识点为识记内容。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 人物。
二、简答题(共 5 题,共 30 分)
26、【主考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副考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案:(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 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7、【考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同以往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根本不同的。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8、【考点】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答案:(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9、【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答案:(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0、【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答案: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 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三、论述题(共 3 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
31、【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无视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 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 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32、【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1)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从而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都有巨大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2)货币币值的稳定,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运行的必要条件。 金融信贷业务的发达,更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货币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率调节;二是货币量调节, 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最低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利率政策三大手段。
33、【主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副考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不断发展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