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农业推广学习题》章节试题:农业推广组织和人员管理
时间:2022-03-02来源:江苏自考网
七、 农业推广组织和人员管理
1、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2、目前我国对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何要求?
3、什么是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
4、农业推广人员技术职称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
5、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职能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
6、叙述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阶段。
7、 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和管理原则。
8、简述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
1、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P270:农业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 (2)作用:在科技成果的扩散中的纽带作用 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在新技术成果推广中的创造作用 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 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
2、目前我国对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何要求? 职业道德: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业务素质:1.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3.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4.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3、什么是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 专业结构 能级结构 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4、农业推广人员技术职称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 职称: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技术员、农民技术员。P277 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有些推广工作人员只受过一些有限的农业科学训练或者根本没有受过训练,但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对于这些人员,适宜的做法一般是培训三个月到一年,培训的形式通常像大学常规讲课一样,每一小时为一节,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2.尽管推广工作人员在过去参加过培训,但是现在已经忘记许多知识,需重新学习和掌握。专题讲座是这种短期培训的常规有效方法。 3.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包括农业科学)经常处于突飞猛进和不断革新之中。大多年轻时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了,需要增补新的知识和新的内容,才能适应当前的农业推广工作,所以在其工作期 间,需要不断更新农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提高业务能力,通常采用自学、阅读和短期培训的方式较好。
5、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职能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 1.概念: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2.职能: 确定推广目标; 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 信息交换; 控 制; 激 励; 评 估。 3.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无论采用何种组织设计理论,都将以适用于当地、当时、当事的组织设计方案为最佳的选择。设计或改变推广组织前,必须反复模拟当地的条件,进行动态分析,直到最终达到与当地、当时、当事条件长期试用与适用,切不可做不切实际的设想。 稳中有动的原则:从整体系统上讲,农业推广组织的某些上层组织机构要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随着农民行为的改变及外界变化的变化,组织结构和形式需要随时调整,以体现农业推广组织的连续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最佳结构的原则:在组织设计上要从整体考虑,保证组织系统的协调;基层推广组织一定结合责任、权力而设置。避免结构复杂、多头领导、指挥系统失误等问题的出现。 利于发挥自身组织功能的原则:功能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机构建立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信息的交换;有利于培养促动因素;有利于组织、个人及部门间的公平评估;有利于组织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部门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选择和确定推广目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水平等。有利于自身组强功能的发挥。 效率原则:工作效率是反映推广组织是否能够在盍中发挥良好的工作效率。因此,在组织设计和确定职责分工时,合理确定各部门的规模,做到人尽其才。各部门在职能上应相互衔接,优化组合,这样才能保证高的工作效率。 幅度层次原则:幅度是指上级管理人员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多少下属成员,“层次”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到基层领导之间的环节,是纵向结构的管理层次。最佳指挥幅度和层次的确立,要考虑到该组织的性质、任务、环境条件、人员情况等多种因素。根据我国国情,要精兵简政,建立起高效科学的组织机构。 统一协调和指挥原则:在组织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保证上级领导对下层各个部门的统一和协调,以便及时整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保证统一协调和指挥,在部门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要有明确的责权分工。
6、叙述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农业推广组织建立阶段(1949~1957) 建国初期,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1952年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制订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设专业机构和配备干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以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的技术推广网络。根据这一精神,各省纷纷建立省、地、县农业技术指导站。由于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和互助运行的开展,调动了全国亿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迫切要求改进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部制订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草案),要求县以下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性质、任务、组织领导、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经费、设备等事项,都作了规定。全国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到1955年底,全国共建立农技术推广站4549个,配备干部33740人。 2.农业推广组织发展阶段(1958~1965)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全国农业生产以水、土治理、改造生产基本条件为主,修水库、造水渠、打机井、修梯田等。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除边远山区外,每个区都有了农技推广站,县农业局设立农技推广站、植物保护站、畜牧兽医站等,农业推广组织已初具规模。 但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的“反右倾”期间,党内出现了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左”的思想,瞎指挥、浮夸风、急于求成等,使农业生产及农业推广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不少农业推广人员遭到打击、迫害。到1961年,这种“左”的错误很快受到抵制和纠正,广大农业推广人员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国家度过三年生活困难做出了贡献。 3.农业推广组织曲折阶段(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农业推广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使广大农业推广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时在“以粮为纲”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总的投入有了增加,如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首先在湖南搞起了县、社、村、队“四级农科网”,后来这种农业推广组织形式很快遍及全国。 4.农业推广组织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决定。在这一正确战略思想指引下,包括农业推广工作在内的科技工作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和发展。 2000年底统计我国有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5.1万个,农技推广人员38.4万余人。 国家设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省级为省农技推广中心或分设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总站。 地(市)级设农技推广中心或分立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站。 县级主要设农技推广中心。 乡镇一级设农技站。 全国约有20%的村设有农技服务组织。 主要特征: (1)为政府直接领导 (2)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 各级机构既受同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优点: 具备一定的推广条件,能较好的执行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计划. 缺点: 记之不灵活,最突出的问题是科研、教育、推广三者之间衔接不紧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7、 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和管理原则。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以政府为主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行政型推广组织的公共责任范围较广,涉及到全民的福利,组织的活动成果主要由农村社会与经济效益来度量。例如,印度国家推广工作组织体系就属于此类型。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通常是农业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或附属单位,因而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等功能整合在同一机构,农业推广人员就是农业教育人员,而其工作角色就是进行教育性活动。组织规模是由大学行政所能影响的范围而决定的。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推广项目地区的目标团体,也可涉及其他相关团体。 其工作目标视项目的性质而定,主要是社会及经济性的成果. 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为主,亦具操作性,而组织规模属于中等偏小。如我国实施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公共职责范围是改善项目区目标团体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其成果评估也偏重社会经济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及实施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较严格的监测与评估。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以企业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大都以公司形态出现,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 推广内容是由企业决定的,常限于单项经济商品生产技术。 农业推广中大都采用配套技术推广方式。 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或资金,使农民能够较快地改进其生产经营条件,从而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益。 组织的工作活动主要以产品营销方式表现,其技术特征以实物性技术为主,也兼含一些操作性技术。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的农民组织。它的推广内容是依据组织业务发展和组织成员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而决定,其推广对象是参与合作团体的成员及其家庭人员,这类推广组织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合作团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福利,因此,其技术特征以操作性技术为主,同时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传递。
8、简述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 (1)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这些国家均有自上而下纵向的推广体系,实行垂直管理,每一级有明确的职能和相应的人员结构,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汇报制。同时,也注意经常性的横向合作和信息交流。 (2)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随着生产的发展,协会组织承担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没有一个国家靠有偿服务解决推广体系的主要经费。 (3)加强农业推广的立法,以法保推广,以法促推广。 (4)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职责分明,又密切合作。农业教育、科研坚持为推广服务。教师除了教学外,还承担部分的科研与推广任务,根据推广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并承担推广人员在职培训的主要任务。科研机构以推广部门反馈的信息为依据,确定研究方向,同时和教学人员一起解决一般推广人员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教学和科研单位还为推广机构在农民培训方面提供便利。 (5)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素质。许多国家对推广人员都要进行职前培训,对在职培训的时限和内容都有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