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美术鉴赏》复习题:名词解释
时间:2022-05-20来源:江苏自考网
1、后印象主义 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有 塞尚、 高更、 及梵高。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2、野兽派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3、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4、拉斐尔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和他的画作一样,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5、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 形成与15世纪后期,繁荣于16世纪,开创者是贝里尼。 色彩是威尼斯画派的灵魂,一代色彩大师提香的作品,画面绚丽、人物健美,在西方艺术中树立了新的典范。 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等地的文艺复兴逐渐沉寂,而威尼斯画派依然保持繁荣,这与威尼斯城市的政治独立性有关,但也归功于威尼斯画派本身的魅力。色彩鲜艳、富于乐天情趣的威尼斯画派一直倍受青睐lài。其偏重色彩、注重感觉的特点,对日后一切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6、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新古典主义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取代了罗马艺术而占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法国成为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和西方近代美术主要流派的发源地,一些重要画家均在法国产生,法国的艺术发展成为欧洲艺术的主流。 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7、二十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 19世纪末欧洲掀起象征主义旋风,但在德国,象征主义美术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只有表现主义在德国找到了最丰饶的土壤,并在那里落地生根,发扬光大。表现主义画家们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扭曲变形的画面形象来传达他们心中的爱憎情感,换句话说,他们采取的是类似漫画的创作手段。但与漫画不同的是,表现主义画家不一定要以幽默感取悦于人,他们的作品往往十分严肃。在看似怪诞的画面中,蕴藏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之美。1905年,在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几个年轻人发起 8、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源于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源于法国,大约18世纪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9、根特祭坛画 为15世纪尼德兰美术的标志,《根特祭坛画》这幅出现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10、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 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11. 司母戊大方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 祖庚gēng或祖甲为祭祀母亲 戊 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2.《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石雕,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作品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群雕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却更加强了象征性和纪念意义。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的失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武夫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构图别具匠心,造型特征鲜明。马的腿粗而坚实,犹如四根巨大石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它具备了浪漫的特色,使观者联想的领域更加开阔。 13.《游春图》 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14.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师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15.“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黄筌。黄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 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所谓“钩填法” 。后人评为“钩勒填彩 旨趣浓艳” 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以徐熙为代表,落墨,风格迥异,故有“徐熙野逸”之说。“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 五代时期,以西蜀的“黄家富贵”与南唐的“徐熙野逸”为分界线,“黄家富贵”代表宫廷画院之风,“徐熙野逸”则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清趣 。其艺术特点:重视写生,富有感情。 与山水画“北有荆关,南有董巨”相仿,五代的花鸟画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代表有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 黄筌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即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同时他爱画名花异草、珍禽奇鸟,寓有富贵吉祥的含义。其子黄居采秉承家风,弘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黄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黄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徐熙出身名门,虽未出仕,却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所画花鸟以平常所见为多,如禽鱼蔬果、蝉蝶芦雁等,富有平淡自然之趣;而且他以落墨为主,着色为辅,色彩淡雅,给人以朴素纵逸之感,评为“野逸”。 16、后印象主义 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 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