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2021年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及答案2

时间:2022-03-10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1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1分)的能抑制或杀灭(1分)其他微生   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1分)。

  2.L型细菌:失去细胞壁(1分)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2分)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1分)。

  3.鞭毛: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1分)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2分),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分)。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分),由双股环状DNA构成(1分),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1分)。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1分)。

  5.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1分) 的一种高度均一(1分)、高度专一性(1分)的抗体(1分).

  二、单项选择题

  1.A 2.E 3.C 4.C 5.D

  6.E 7.C 8.E 9.E 10.E

  11.D 12.D 13.C 14.C 15.E

  16.C 17.B 18.D 19.D 20.D

  21.C 22.D 23.D 24.E 25.E

  26.D 27.D 28.A 29.D 30.C

  三、填空题

  1.APC 树突状细胞 朗罕细胞

  2.MHC—Ⅱ MHC—1

  3.G+ G-

  4.紫外线消毒

  5.核心 衣壳 核衣壳

  6.机体抵抗力降低 苗群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7.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甲型(HAV) 戊性(HEV)

  四、简答题

  1.(一)溶菌和溶细胞: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2分)。   (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病毒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阻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此作用称为中和作用。(2分)   (三)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3分)   (四)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4a、C2a、C3a、C5a分别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促进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组织损伤或超敏反应。炎症介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3分)

  2.(1)局部播散: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3分)   (2)血液播散: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粘膜。脊髓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 (4分)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粘膜细胞。(3分)

  3.①毒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2分).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0.5分).   ②菌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在生长繁殖而致病(2分)。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0.5分)。   ③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2分)。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可引起败血症(0.5分)。   ④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肝、肺、肾),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分)。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0.5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