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卫生检验》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
时间:2022-03-17来源:江苏自考网
名词解释
1、样品采集:
2、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3、物理检查法:
4、消化法:
5、溶解氧:
6、生化需氧量:
7、灰分:
8、四分法:
9、电导率:
10、水的总硬度:
11、挥发酚类:
1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13、相对密度:
14、过氧化值:
15、酸价:
16、采样效率:
17、水体自净:
18、粉尘:
19、气容胶:
20、生物本底值:
21、高锰酸钾消耗量:
22、食品添加剂:
23、防腐剂:
24、色素:
25、蛋白质系数:
答案:
1、样品采集:从整体中抽取部分的过程称为样品采集
2、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以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现代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因素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3、物理检查法:是不经过化学反应,利用特定的仪器直接测定某些被测物的物理性状,如温度、密度、熔点、折射率、旋光度等。
4、消化法:是在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如硝酸、浓硫酸、高氯酸等),在加热的条件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有时还要加入一些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五氧化二矾等),以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待测组分以离子形式留存于溶液中,供进一步检测。
5、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以ρ(O2)表示,单位为mg/L。其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大气压力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6、生化需氧量:是指有溶解氧的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以ρ(O2)表示,单位为mg/L。它是以水样在一定温度(20℃)下,于密闭容器中保存一定时间(一般为5天)后,溶解氧的减少量来表示,它包括了氧化硫化物、亚铁等无机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7、灰分:食品中的灰分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所残留下来的无机物,主要是氧化物或无机盐类,分为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四种类型。
8、四分法:将样品置于一大张方形纸或布上,反复提起四角使样品反复滚动混匀,然后将样品铺平分成相等的四瓣,除去对角的两瓣,将剩下的两瓣按上法再次进行混合分瓣,重复操作至剩余量达到采样量为止。
9、电导率:又称比电导,是由距离为1cm、截面积为1cm2的两个电极间测得的电阻率的倒数,用来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与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10、水的总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一般分为碳酸盐和非碳酸盐,一般以CaCO3表示。我国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450mg。
11、挥发酚类:酚是羟基与苯环或稠苯环直接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根据连接在苯环上的羟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一元酚除对硝基酚外,沸点都在230℃以下,可随着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因此称为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简称挥发酚类。
1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也称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石油化工产品,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和两性离子型,其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目前应用最广,其代表物质是烷基苯磺酸钠。
13、相对密度:用某物质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水的质量之比来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密度,用d420表示.
14、过氧化值:油脂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醛、酮等。氧化能力较强,能将碘化钾氧化成游离碘。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
15、酸价:油脂的消解性酸败过程中,油脂的脂肪酸甘油脂因水解作用而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使酸度升高。消解性酸败的程度常用酸价来衡量,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以ω(KOH)表示,单位为mg/g。
16、采样效率:是指扭腰领到的被测物质的含量与其实际含量的接近程度。采样效率高说明被测物采集充分,采样效果好,相反则采样不充分,采样效果差。一般认为,采样效率应在90%以上。
17、水体自净:当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18、粉尘:是指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大于1µm的固体粒子,是污染车间空气和环境大气,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9、气容胶:是指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漂浮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根据形成方式不同,气溶胶可分为四种类型: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态凝聚性气溶胶、液态分散性气溶胶、液态凝聚性气溶胶。
20、生物本底值:也称参考值,是指有些生物监测指标在水接触职业毒物的健康人群中也可以测到一定的水平,是用来衡量某一测定结果是否异常的尺度。
21、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浸泡液中从样品上溶解出来的还原性有机物被氧化所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
22、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23、防腐剂:是指能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24、色素: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色素,它是一类本身有色泽的物质,能使食品着色以改善食品感官性质,增进食欲。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
25、蛋白质系数:氮是构成蛋白质的特有元素,各类蛋白质的含氮量略的差异,但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1g氮元素相当于6.25g的蛋白质。人们把一份氮元素相当于的蛋白质的份数称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F),因此,将测得的含氮量乘以该食品的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可得出该蛋白质含量。
- 上一篇:自考《卫生检验》考试选择题及答案十
- 下一篇:自考《卫生检验》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