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简析题4
时间:2022-02-16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分析《蒹葭》一诗。
1、“白露”从“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答: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
2、“伊人”从“在水一方” 到“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答:体现了空间的转移, 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3、这首诗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重章叠句。
4、指出“伊人”的形象特征。
答:“伊人”的形象特征:“伊人”指意中人,诗中“伊人” 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
5、诗中描写的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的景色,烘托出怎样的情感?
答: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6、写出诗中体现时间推移的三个句子。
答:“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
7、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答:《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历来备受赞赏。
8、'在水一方”具有怎样的普遍象征意义?
答: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9、王国维称赞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为什么?
答:“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10、“在水一方”涵容了怎样的人生境遇?
答: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11、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那么,“伊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答:隐居的贤者。
二、原文: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1、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答: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 爱情的执着追求。
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 裔”几句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答: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3、指出“思公子兮未敢言”一句所使用的抒情方法。
答:直抒胸臆。
三、《湘夫人》原文: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直抒胸臆的诗句。
答:借行为举止抒情:登白薠兮骋望。直抒胸臆:思公子兮未敢言。
2、这节诗中采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答:比兴。
3、分析“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两句通过因情造景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答: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四、《归园田居》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罗敷之美的?
答:先渲染环境氛围的绚丽,日出东方,朝霞映照;再写她的采桑用具和服饰,篮子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最后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作者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3、“观者”的状态体现出怎样的民间风情?
答:“行者”、“少年”、“耕者”、“锄 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这种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风格。
五、分析《行路难》全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诗人既对朝廷昏暗、仕途艰难愤懑不平,又执着追求理想、坚信未来。
2、指出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并说明其含义。
答:诗中比兴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该诗句的含义是以路途艰险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险。
3、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答: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借典故抒情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停杯投 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使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借举止抒情”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
六、分析《登高》全诗。
1、这首诗作于何处?
答:夔州(或三峡,今重庆奉节)。
2、首联对偶有何特点?
答:不仅两句互对,而且句中自对。
3、五、六两句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答:概括自己的半生经历和凄苦遭遇,从多方面抒说登高悲歌的缘由。
七、分析《早雁》全诗。
1、此诗属什么题材?总体运用了何种表现方法?
答:咏物诗:比兴象征。
2、说明首联所写内容及其现实内涵。
答:点明时间地点,写早雁遭到惊吓而四散飞逃;喻指边地难民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
3、说明尾联的深层意蕴。
答:讽刺朝廷无所作为,表达了对难民的深切同情。
4、第二联使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答: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
八、分析《八声甘州》全词。
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羁旅行役之苦。
2、说明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方法。
答: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典故抒情。
3、指出词中委婉表达作者归思的词句。
答: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就全词结构而言,“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两句有何作用?
答:开头以一“对”字领起,先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
5、说明本词的语言特点。
答:白描;雅俗共赏。
6、概括本词的思想内容。
答:此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词人漂泊思归的苦衷和事业无成的苦闷。
7、“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
8、本词上下片的抒情方式各是什么?
答:本词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是借景抒情,下片抒发思乡愁情,是借事抒情。
九、原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概括前五句所写的内容,并指出其中包含几个场景。
答:写梦中与亡妻相见:展示了“小轩窗,正梳妆”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两个场景。
2、说明末尾三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表达郁结心中的孤苦凄凉。
3、本片写人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白描手法。
十、分析《声声慢·秋情》全词。
1、本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词的主旨是抒写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深处的绝望哀愁。
2、指出两例运用移情于景手法的词句。
答:“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指出文中一例直抒胸臆的呼告句,并说明其表达的艺术效果。
答:直抒胸臆的呼告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或“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表达的艺术效果是强化了绝望之情的抒发。
4、本词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词下片作者慨叹昔盛今衰、家国变迁,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
5、指出本词中的一个宋代口语。
答:本词中宋代口语包括:将息,怎生,次第,了得。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处境?
答:写作此词时, 作者国破家亡,丈夫新丧,她只身流落江浙,处境凄凉。
7、指出上片是借何种景物来抒写愁情的。
答:在词的上片中,作者借“淡酒”和“晚风”来抒写愁情,并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显示出愁情的无比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