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数字通信原理》习题三
时间:2022-05-17来源:江苏自考网
第3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3-1 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是什么? 答:时分多路复用是利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的特征来分开各路话音信号的。 3-2 PCM时分多路复用通信系统中的发端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保持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避免抽样后的PAM信号产生折叠噪声,各路话音信号需首先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3.4kHz,这样各路话音信号的频率就被限制在 ∽ 之内,高于 的信号频率不会通过。 抽样之后要进行编码,由于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求将各路抽样值进行展宽并占满整个时隙。所以要有保持电路,将每一个样值记忆一个路时隙的时间,进行展宽。 3-3 什么是时钟同步?如何实现? 答: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 若收端时钟的获得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即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便可实现时钟同步。 3-4 什么是帧同步?如何实现? 答:帧同步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要对准。 对于PCM30/32路系统,由于发端偶帧TS0发帧同步码(奇帧TS0时隙发帧失步告警码),收端一旦识别出帧同步码,便可知随后的8位码为一个码字且是第一话路的,依次类推,便可正确接收每一路信号,即实现帧同步。 3-5 帧同步系统中为什么要加前、后方保护电路? 答:由于信道误码使同步码误成非同步码叫假失步。为了防止假失步的不利影响,要加前方保护电路。 前方保护是这样防止假失步的不利影响的:当连续 次( 称为前方保护计数)检测不出同步码后,才判为系统真正失步,而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 由于信道误码使信息码误成同步码叫伪同步。为了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要加后方保护电路。 后方保护是这样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的:在捕捉帧同步码的过程中,只有在连续捕捉到 ( 为后方保护计数)次帧同步码后,才能认为系统已真正恢复到了同步状态。 3-6 帧同步同步码型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帧同步码型选择的原则是由于信息码而产生伪同步码的概率越小越好。 3-7 PCM30/32系统中一帧有多少比特?1秒传输多少帧?假设 ,数码率 为多少? 答:PCM30/32系统中一帧有256比特 1秒传输8000帧 时,数码率 为 3-8 PCM30/32路系统中,第23话路在哪一时隙中传输?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在什么地方? 答:PCM30/32路系统第23话路在 中传输 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是 帧 后4位码 3-9 PCM30/32路定时系统中为什么位脉冲的重复频率选为 ? 答:因为PCM30/32路定时系统位脉冲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编码与解码,其重复周期是8比特,即 ,所以位脉冲的重复频率为 3-10 收端时钟的获取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 答:收端时钟的获取方法是定时钟提取。 因为数字通信系统要求接收端的时钟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完全相同,且与接收信码同频同相。为了满足对收端时钟的要求,也就是为了实现位同步,在PCM通信系统中,收端时钟的获得采用了定时钟提取的方式,即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 3-12 前、后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什么? 答: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同步状态; 后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捕捉状态 3-13 假设系统处于捕捉状态,试分析经过后方保护后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 答:系统处于捕捉状态,经过后方保护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为: (1)捕捉到了真正的同步码 收端捕捉到同步码,隔 后收到告警码,再隔 后收到同步码,认为是真同步。 (2)捕捉到的是伪同步码,即伪同步 收端捕捉到同步码,隔 后没收到告警码,认为是伪同步,重新回到捕捉状态; 收端捕捉到同步码,隔 后收到告警码,但再隔 后没收到同步码,仍认为是伪同步,重新回到捕捉状态。 3-14 假设帧同步码为10101,试分析在覆盖区内产生伪同步码的情况。 答: ××××1 有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10 不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101 有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1010 不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10101 真正的帧同步码 0101× 不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101×× 有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01××× 不可能产生伪同步码
- 上一篇:2018年自考《数字通信原理》习题二
- 下一篇:2018年自考《数字通信原理》习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