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四
时间:2022-02-21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20 分)
1、Z 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1 分)
A:政策的增删B:政策的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合并
2、政策评估中的公众热线电话投诉属于()(1 分)
A:研究机构评估
B:公民评估
C:大众传媒评估
D:企业评估
3、公共政策调整的首要原则是()(1 分)
A:渐进调适B:理性主义C:实事求是D:追踪反馈
4、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理性化被推向极致,产生了理性主义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导致了所谓“理性虐政”,是由于过于强调( )(1 分)
A:行为理性B:工具理性C:过程理性D:价值理性
5、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在本质上具有显而易见的( )(1 分)
A:操作性B:保守性 C:非连续性D:非正式性
6、政策过程的诸环节中能够发挥“马路清道夫”作用的是( )(1 分)
A:政策规划B:政策执行C:政策咨询D:政策监控
7、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或“外脑”的子系统是( )(1 分)
A:传播信息系统
B:政策监控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咨询系统
8、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1 分)
A:伊斯顿B:克鲁斯克C:拉斯韦尔D:邓恩
9、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是( )(1 分)
A:问题搜索B:问题讨论C:问题分析D:问题认定
10、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被称为()(1 分)
A:执政能力B:政府权力C:政府能力D:治理能力
11、变化频率过高、幅度过大的政策建议属于()(1 分)
A:墨守成规式政策建议
B:生搬硬套式政策建议
C: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
D:—知半解式政策建议
1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过河”与“桥和船”的关系问题。对于政策执行 来说,这里的“桥”和“船”指的是()(1 分)
A:政策规划B:政策目标C:政策工具D:政策评估
13、政策分析师的正确角色定位是()(1 分)
A: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
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
D: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
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1 分)
A:政策研究
B:政策调整
C:政策执行
D:政策学习
15、政策获得相关的社会主体认可和接受的程度称为( )(1 分)
A:政策的有效性B:政策的合理性C:政策的合法性D:政策的法制化
16、在公共组织中,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 )(1 分)
A: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B:群众组织的决策行为C: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D:事业单位的决策行为
17、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 成员,被称作( )(1 分)
A:执行机构B:目标人群C:立法机关D:司法机关
18、由美国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式属于( )(1 分)
A:Z 字型B:周期型C:学习型D:突变型
19、除了成本评估、需求评估、效益评估、过程评估、影响评估以外,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还有( )(1 分)
A:单一评估B:复合评估C:价值评估D:外部评估
20、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 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 )(1 分)
A:权威模式B:统计模式C:分析模式D:解释模式
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
21、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 )(2 分)
A:地方政府B:代议机关C:利益集团D:行政机关E:司法机关
22、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2 分)
A:问题的针对性B:内容的综合性C:对象的虚拟性D:未来的预期性E:目的的多元性
2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 )(2 分)
A:管制功能B:分配功能C:引导功能D:调控功能E:监控功能
24、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包括()(2 分)
A: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B:交换资源的需要C:结盟的需要
D:追逐权力的需要E:协调的需要
25、关于公共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分)
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B: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
C: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实现的程度
D: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E: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文字题(共 6 题,共 40 分)
26、简述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5 分)
27、简述政策问题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5 分)
2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主要内容。(5 分)
29、简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5 分)
30、试论政策调整的原因。
3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10 分)
四、综合题(共 2 题,共 30 分)
32、A 市外埠老人享受同城待遇
从 2013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在社会优待中,同城的外埠常住老年人要享有与本市老人同等的待遇。适应新法要求,A 市政府民政局首先对“常住”这一概念做了界定。该局负责人说,经过论证和调查,决定以 6
个月作为衡量是否属于“常住”人口的标准。满足条件的 60 岁以上外埠老年人,就可以到居住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申请办理老年优待证。然后,该市民政局把之前统称为“社会优待” 的项目重新细分。此前本市户籍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的 11 个优待项目,被细分为 9 个优待项目和 2 个福利项目。2013 年 7 月起,外埠来 A 市常住的老年人,按规定可以享受与具有 A 市户籍的老年人同等的 9 项社会优待;除高龄津贴和养老助残券 2 个福利项目外, 65 岁以上者还可免费乘公交车等。(15 分)
(1)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公平目标?(8 分)
(2)结合本案例,分析 A 市政府民政局制定的优待和排除措施是否公平。(7 分)
33、停售站台票引发强行闯站。允许进站接送老、弱、病、残、孕旅客本来是火车站的正常管理之道。但在今年临近春节时,基于 B 站人流如潮的局面,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上级主管部门却决定 B 站从某日起停售站台票;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亲友可办理“爱心卡”进站送人,但不能进站接人;到站旅客可通过“小红帽”帮忙搬运行李。该规定执行的当日,出站处等候了百余名接站者。其中一些人是来后才得知已停售站台票,无法进站接人。 一些要接老人、孩子的接站者对此感到不满。甚至有四五名接站者不顾工作人员劝阻,硬性闯入车站接人,场面一度较为混乱。事后,B 站临时增设了工作人员免费代接服务。接站者须将所接乘客的车次、车厢号进行登记,然后联系在火车上的乘客,让其下车以后在车厢门口等候,车站则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将其接出。于是,车站又恢复了正常秩序。(15 分)
(1)简述确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5 分)
(2)试根据这些原则,分析为什么 B 站停售站台票的规定会引发强行闯站?(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