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四答案
时间:2022-02-21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20 分)
1、【考点】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2)政策的修正:这 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 修改和订正。(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 内容进行调整。如 2009 年 10 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2、【考点】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答案:B
解析:本题题干关键词是“公众热线电话”:A 选项研究机构评估强调的是研究机构自身研究进行的评估,可排除;C 选项大众传媒评估强调的是传媒进行的评估,故排除;D 选项企业评估强调的是企业进行的评估,故排除;B 选项公民评估和题干公众热线电话相符合,所以答案选择 B。
3、【考点】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B 选项为误导选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答案选择 C。
4、【考点】理性主义模型答案:B
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理性主义分析方法由于过于强调工具理性而导致所谓“理性虐 政”。在这里,理性主义被赋予了工具理性的本质,其内涵包括:抽象还原、定量计算的标准化逻辑;预测和控制外部对象的基本旨趣;追求最佳方案、最佳手段、最佳效率的有效思维;人类物质需求相对于其他需求的绝对优先性。
5、【考点】渐进主义模型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为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朝着保守的方向来阐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答案为 B。
6、【考点】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答案:D
解析:公共政策监控是一个有机的活动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政策运行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始终,因此,对政策运行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发挥着“马路清道夫”的作用。
7、【考点】政策咨询系统答案:D
解析:政策支持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所以答案选择 D。
8、【考点】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案:A
解析:A 选项:伊斯顿于 1951 年出版的《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一书,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B 选项:克鲁斯克等给公共政策下的定义是: “政治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C 选项:拉斯韦尔写于 1936 年、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学派在那个时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提供了最初的思路。D 选项:邓恩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系列由政府机关和官员制定的多少相关联的选择(包括不起作用的决定)。”
9、【考点】问题认定的步骤答案:D
解析:此题关键词“初始阶段”。问题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被纳入了政府机关的政策议程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 至有些被社会舆论炒得很热的公共问题则被认定为假问题(Pseudo-problems)。答案为 D。
10、【考点】政府能力界定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府能力的概念,政府能力是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 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11、【考点】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的特点: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答案选择C。
12、【考点】政策工具答案:C
解析: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作为领导者、组织者,“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 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明确任务,而政策工具就是与政策目标的实现联结起来的“桥”或“船”。没有政策工具,政策就是“一句空话”。
13、【考点】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政策分析师应作为高级行政首长或高层领导的顾问,并且与他们形成共生而非寄生的合作关系。
14、【考点】公共政策执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1)地位——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2)作用——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所以答案选择 C。
15、【考点】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答案选择 C。
16、【考点】公共政策答案:C
解析: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 和重点。
17、【考点】政策设计的含义及逻辑结构答案:B
解析:
18、【考点】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式:
D 选项为误导选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答案选择 C。
19、【考点】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1)政策成本评估(2)政策需求评估(3)政策效益评估
(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C 选项)助记:“程序效果赢家”,所以答案选择 C。
20、【考点】政策论证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恩的权威模式”:
概念:(1)前提——利用政策论证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2)内容——作为论证信息的可信度的基础,所以答案选择 A。
拓展知识:邓恩认为政策论证的模式至少有 8 种:分别是权威模式、统计模式、类别模式、直觉模式、分析模式、解释模式、实用模式和价值评价模式。
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
21、【考点】直接主体答案:BDE
解析:BDE 选项: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AC 选项属于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
22、【考点】政策目标的特征答案:ADE
解析:政策目标的特征主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②未来的预期性; ③目的的多元性。助记三个关键词“问诊、卫浴、木垛”,问诊(问题的针对性)、卫浴(未来的预期性)、木垛
(目的的多元性)。
23、【主考点】管制功能
【副考点 1】引导功能
【副考点 2】调控功能答案:ABCD
解析: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答案选择 ABCD。
24、【考点】政策网络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决策参与主体的相互依赖来说,政策网络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关键在于选出“五个需要”;助记:“结交谢罪”——结
(结盟)交(交流信息和意见+交换资源)谢(协调)罪(追逐权力)
25、【考点】公共利益的内涵答案:ABD
解析: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归宿,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选项 A 正确。公共利益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其次才是利益实现的程度,选项 B 正确。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D 说法正确。
三、文字题(共 6 题,共 40 分)
26、【考点】政策审议
答案: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择优。具体方法包括:(1)必须关注评估和择优的标准。
(2)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选择。(3)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要注意使用“逆向决策”的方法。(4)方案的评估与择优。还须对择定方案进 行审查和评定。
27、【主考点】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
【副考点】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答案: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 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 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包括:(1)关联性与公共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28、【主考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副考点 1】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副考点 2】政策的法制化
答案:(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2)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的法制化。
29、【考点】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
答案:(1)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2)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一推广”的过程;(4)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一总结”的过程。
30、【考点】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答案:(1)利益刚性的限制。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来说,民意 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 化通常不会太大。决策者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 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 成本。(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 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6)社会稳定的需要。政策为维护社会稳 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
31、【考点】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答案: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 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政策执行偏差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附加式政策执行。③残缺式政策执行。④替代式政策执行。⑤观望式政策执行。⑥照搬式政策执行。⑦规避式政策执行。
四、综合题(共 2 题,共 30 分)
32、(1)【考点】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案:公平即每人或每个群体得到同样的利益。就分配而言,它总会涉及三大内容:第一, 从分配对象方面看,它 涉及谁有权得到分配、不同层级如何分配,不同群体如何分配等问题; 第二,从分配物来看,它涉及可分配物的范围 多大、可分配物的价值如何等问题;第三,从分配过程来看,它涉及竞争机会是否平等等等问题。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种公平:第一是机会公平。每人都有同等的获取分配物的机会,但不保证每位最终部能得到。第二是分配公平。这又有两种情况;是分配物对于一定范围的人群是一样的,但对于该范围以外的人可能就不同。第三是最终状态公平。它会充分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偏好、实际需求和价值追求。
(2)【考点】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答案:①A 市政府民政局这一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落实,从市县具体情况出发,扩大了享有优待措施的老年人群的范围,使外埠常住老人得以享有与本 市老人的同等的社会优待。②A 市部分外埠老人可能已经在外地享有高龄津贴和养老助残券等福利,如果在 A 市再次享有这种福利,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所以 A 市政府民政局的排除措施是得当的。
33、(1)【考点】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答案:确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 理考量。
(2)【考点】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答案:B 站上级主管部门的决定不符合如下应该遵循的原则:
确定停售站台票的政策目标时没有考虑到切实可行问题,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考虑到政策执行后发生的变化或延续,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原则;没有处理好多重政策目标的冲突, 如遵守俗理目标和维护车站秩序目标的冲突,不符合系统协调原则;只考虑到老、弱、病、残、孕旅客的送站问题,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接站问题,既不符合明确具体原则, 也不符合对弱势群体的伦理考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