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个性心理学》专项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时间:2022-02-14来源:江苏自考网
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是个性。
3、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他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5、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6、诱因: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正诱因和负诱因)
7、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这些行为的动机都是来自体外的刺激。
8、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
9、成就需要:是指个人要积极获得并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
10、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0.情绪矛盾:被这种同一对象对人既具吸引又具排斥的特殊状态称之为情绪矛盾。
11、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2、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13、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14、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
16、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总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他调整和控制着个体行为。
17、自我展示:人们在交往中,认真地、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向别人传达个人信息,就称之为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自我呈现。
18、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9、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1、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
22、天才:能力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复杂的活动,称之为天才。
23、智力: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4、个性类型: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一类,划分为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5、发展: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6、信度: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测量其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叫可靠度。
27、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校标关联效度和想、构想效度。
28、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9、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测量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被试者对自己最为了解,任何一位观察者都不可能了解被试的各个方面。通过被试个人提供有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30、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31、自我实现: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自己,达到尽善尽美,既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32、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33、流体能力: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4、晶体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
35、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