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专项题库:名词解释
时间:2022-03-02来源:江苏自考网
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渔业资源增养殖
2、 自然保护区
3、 休渔
4、 移植
5、 驯化
6、 生物入侵
7、 增殖放流
8、 人工鱼礁
9、 网箱养鱼
11、追星
12、效应时间
13、半干法授精
14、稚鱼期
15、不可逆点
16、开口
17、摄食效率
18、繁殖力
19、封闭卵巢
20、性周期
21、绝对怀卵量
22、种苗孵化场
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渔业资源增养殖:是以人工的措施和手段,以渔业资源学、环境生态学和水产养殖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繁殖和阶段性保护,从而使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增加或保持资源的永远延续利用,并达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 休渔:为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资源,在特定水域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禁止部分作业方式进行捕捞的制度。
4、 移植:是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个水域,并在新的水域中存活和生长。
5、 驯化:是指被移植(引种)的种类,在新的水域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并在新的水域中繁殖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6、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经有意或无意引入导致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丧失甚至物种灭绝的现象。
7、 增殖放流:鱼、虾、蟹、贝类等人工繁殖、养殖的苗种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 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8、 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优化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避敌、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9、 网箱养鱼:又称“笼养”,是一种大水域集约化养殖方式,属于自动流水高密度养鱼新工艺。
11、追星: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是鱼类的副性征(第二性征)。
12、效应时间:亲鱼注谢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13、半干法授精: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用0.3—0.5%的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倒在卵上,按干法授精方法进行。
14、稚鱼期: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全长1.7—7.0cm,乌仔、夏花属于稚鱼期。
15、不可逆点:仔鱼在持续饥饿到某一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继续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此时为仔鱼培育过程中的不可逆点或临界期。
16、开口:仔鱼在卵黄囊即将吸收完毕时,开始主动摄食外界饵料生物的现象。
1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18、繁殖力: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水产动物一雌体或一种群雌体产卵的数量。可分为个体繁殖力、种群繁殖力。
19、封闭卵巢: 卵巢外面有卵巢膜, 其后端延伸为生殖管,成熟卵细胞落入卵巢囊中,直接经输卵管、从生殖孔排出体外。
20、性周期:鱼类自达到初次性成熟后,性腺发育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21、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22、种苗孵化场:凡用于水生生物种苗孵化生产的场地称为种苗孵化场。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2018年自考《渔业环境与养殖水质分析》专项题库: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