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禽学
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农学类 > 猪禽学

2018年自考《猪禽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3-02来源:江苏自考网

  1.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措施等

  2.雏鸡育雏的条件

  3.禽蛋孵化的条件、提高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4.提高育雏率的措施

  5.如何防止鸡啄癖,其发生的原因

  6. 育成鸡和产蛋鸡对光照和饲养的要求及其依据

  7. 肉仔鸡的饲养方式、胸囊肿的防止措施

  1.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措施等 答: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与肉质。生长速度以日增重表示,单位是g/d,饲料转化率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混合饲料量,酮体与肉质则包括了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主要措施有: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选择瘦肉型与兼用型猪种和脂肪型猪种相比,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增重快、耗料少、瘦肉率高。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生长育肥猪起始体重受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影响。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能增强仔猪生命力,使其生长速度更快,断奶体重也更大,则转群时体重也越大,生长快速,育肥效果好。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在限量饲喂条件下,提高饲料能力浓度和饲养水平,能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增加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能提高猪的肌肉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保证其充分生长。选择合适的粗纤维含量5%-8%,能影响其适口性和消化率。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育肥方式,如“吊架子”或“一条龙”,均能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选择合理的饲养方法,自由采食法,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限量饲喂法,饲料转化率改善,酮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前期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法。同时,及时调整饲喂调制、饲喂次数、饮水、应用促生长剂、合理分群及调教、做好去势、防疫和驱虫,管理制度等,都是提高育肥猪生长的重要方面。5,适宜的环境条件。生长育肥猪多为舍饲,猪舍的小气候是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圈舍卫生,圈养密度、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因素。这些都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必须适宜。6,适时屠宰。主要有生长育肥猪的生物学特性和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与销售价格两大方面因素决定。

  2.雏鸡育雏的条件 答:育雏的环境条件:1,温度:开始32-35度,随周龄变化而降低,每周降3度,直到育雏器温度与室温18-24度相同,停止供温。育雏舍内分高、中、低三个温区,便于雏鸡自己选择。温度是否合适,可观察雏鸡的表现和听叫声。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翅嘴张开,发出吱吱的叫声;温度低时,靠近热源,扎堆,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温度合适,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 2,湿度:10天内,湿度要求60-70%。湿度太低时,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下痢,脚趾干瘪,羽毛生长慢。可用地面洒水或防水盆。10天之后相对湿度要求50-60%。此时湿度太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球虫病。 3,通风:由于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排出的CO2约比大家畜高2倍,且粪便和垫料在水、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硫化氢,有害健康。所以必须注意通风换气。 4,密度。合理的密度使雏鸡有足够的饮食和活动空间,防止垫料过于潮湿。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密度因品种、饲养方式、日龄的不同而不同。 5,光照。密封式育雏:0-3天(平面育雏)或1周(笼养),昼夜连续23小时光照,强度10-30勒克斯。1周龄-20周,8-9小时,强度5-10勒克斯。刚孵出的小鸡视力弱,为了活动、觅食、饮水方便,光照强度可大些。强度的控制有3种方法:一是改变灯泡瓦数;二是控制开灯数量;三是用调压变压器控制。 6,卫生、防疫:定期消毒,做好预防免疫,搞好日常清洁卫生。

  3.禽蛋孵化的条件、提高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答:1,温度:家禽胚胎发育温区35-40.5摄氏度;最适孵化温度是37.8摄氏度。选择不同的孵化方式,恒温孵化:适合分批入孵。变温孵化:温度前高(1-7天)、中平(8-14天)、后低(15-22天)。标准在20.5-21天出壳的鸡最好养。高温孵化的结果:出雏早,消瘦、绒毛短、富神经质。低温孵化的结果:出雏晚、大肚、绒毛长、开食难。 2,湿度:入孵机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出雏机的湿度以65-70%为宜。后期高的原因:CaCO3+H2O+CO2->Ca(HCO3)2,使蛋壳变脆。 3,通风。作用:A,提供胚胎新鲜空气,并排出CO2;B,减少细菌生长繁殖速度。C,保证胚胎正常新陈代谢。胚胎周围空气中的CO2不能超过0.5%。 4,转蛋。作用:A,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B,使胚胎各部受热均匀。C,起胚胎的运动作用,保证胎位正常。胚胎早期,每天转4-12次。 5,凉蛋。胚胎发育中后期,物质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热,凉蛋有助于散热,并增强胚胎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鸭、鹅蛋脂肪含量高,孵化至16-17天后,脂肪代谢增强,蛋温急剧增高,对空气需要量大增,由于其单位重量表面积小,散热能力比鸡蛋低,故必须在后半期凉蛋。提高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1,选择种蛋  种蛋产出后其遗传特性、营养物质完善与否,受精率高低、蛋传疾病有否等均已固定,非孵化条件和孵化技巧所能改变。  种蛋应来自健康、高产的禽群,不能随便到不了解的禽场购买种蛋。孵化厂最好自办种禽场,进行自繁自孵。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的种蛋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分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通常,选择种蛋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  1.外观选蛋蛋用型鸡,一般要求开产后的前12周蛋重为52克,开产12 周后为55克以上;肉用型鸡开产后的前12周蛋重为50克,开产12周后为 52克以上。但均不得超过65克以上。种蛋的颜色一般以白色和褐色的为好,不要买青色蛋和黑色蛋,黑色蛋一般都是坏蛋。蛋形应为卵圆形,细长、短圆、两头尖的蛋不宜选购。  用作种蛋的蛋壳必须细致均匀,沙皮蛋、皱纹蛋和裂痕蛋均不适宜作种蛋,因为这些蛋会影响胚胎发育。蛋壳表面要清洁和保证其没有裂纹。  2.蛋灯选蛋用自制的蛋灯选择鸡蛋,应以气室小、蛋黄清晰、蛋白浓度均匀、蛋内无异物为标准。不选有裂纹、血斑和肉斑蛋、陈蛋以及蛋黄颜色呈灰白色、暗黑色或蛋黄上浮、散黄、贴黄等的蛋。  3.破壳选蛋每批随机抽取几个种蛋,将蛋打开放入玻璃平皿内。新鲜蛋的蛋白较浓,蛋黄隆起;若蛋白稀薄,蛋黄扁平,则蛋不新鲜。蛋白与蛋黄的比例以1∶2为佳,蛋壳厚度要求在0.33~0.35毫米之间。  有了优质的种蛋还需要有良好的贮存环境,否则亦会变成劣质种蛋。所以说种蛋的贮存环境和时间亦影响着孵化率。种蛋贮存前应进行1~2次消毒,以防细菌在贮存期繁殖扩大。贮存温度以13~18℃为宜,相对温度以70 %~80%为宜,贮蛋室应空气清新,无不良气味。 怎样处理种蛋  种蛋选好后,还要做一些处理才能入孵,处理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加以选择。  1.抗生素药液浸泡种蛋法消毒种蛋用的消毒剂非常广泛,但大多数只能对蛋壳表面的病原菌起作用,而选用抗生素药液浸泡种蛋除能杀灭蛋壳表面的细菌外,还能杀灭蛋壳内经蛋传递的鸡如何掌握湿度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是其它消毒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在水盘内放入25公斤25~30℃的温水,然后加入40万单位的青霉素和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各20支,溶解后浸泡种蛋片刻,晾干后入孵,试验组比对照组孵化率高3.3%,健雏率高4.6%,成活率高4.5%。  2.用维生素、碘、蛋氨酸处理种蛋试验表明: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D3或维生素B12等溶液浸泡种蛋5~10分钟能提高种蛋孵化率5%~10%,用碘处理种蛋一般可提高孵化率16%,在缺碘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具体方法是:用3支碘化钾和28克碘溶于10毫升水中,溶解后加入水至400毫升,水温 40℃,浸泡5分钟后取出晾干入孵;蛋氨酸处理的方法是入孵12小时、24 小时、48小时后的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把种蛋放在1%~1.5%、水温16~18 ℃蛋氨酸溶液中泡5分钟,然后继续入孵,可提高孵化率5%以上。  3.用新洁尔灭处理种蛋将种蛋在0.1%新洁尔灭的41℃水溶液中浸泡3 分钟,以杀灭蛋壳上的有害细菌。  4.紫外线照射法孵化前用MPK-2型或MPEK-4型紫外线灯距蛋面55厘米处照射种蛋3~5分钟,可提高孵化率8%~17%,成活率4%。   , 2,掌握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主要条件,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7~39.5℃。孵化过程中各阶段适宜温度为 1~18天37.8℃;19~21天37.3~37.5℃。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孵化率。当孵化温度超过42℃时,胚胎经2~3小时死亡;孵化温度达47℃,则孵化5天的胚胎2小时全部死亡,孵化16天的胚胎半小时全部死亡。低温时孵化温度在35.6℃以下,胚胎大多死于壳内。但不同地区和孵化器类型其温度有所不同,此外还受品种、蛋壳质量、蛋重、保存时间、入孵蛋数量等因素影响,为此最好是结合本场实际情况,试孵2~3批后确定最适孵化温度。绝不要生搬硬套。  由于山鸡的蛋壳不同于常规品种的蛋,温度略有不同,具体为:入孵1~ 7天为38.8~39.2℃;8~10天为38.5~38.8℃;15~20天为38~38.5℃; 21~24天为38.5~39℃。 3,掌握湿度  湿度虽不如温度那样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湿度的大小关系到胚胎水分蒸发的多少和出壳顺利与否。其规律是孵化前、中期相对湿度低,后期高。  胚胎发育的适宜相对湿度为40%~70%,最适宜孵化的湿度是:孵化器内50%~60%、出雏器内60%~70%。如果孵化时湿度较小,种蛋内水分加速向外蒸发,导致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阻碍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氧气的吸收。湿度过大,也会阻碍蛋内水分的正常蒸发,妨碍胚胎的气体交换,影响胚胎的正常物质代谢。  出雏时保持适宜的湿度,能使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鸡的啄壳。 4,控制通风  通风换气,是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交换,随胚龄的增长,换气量加大,尤其是孵化后期,开始用肺呼吸,需氧量更大,因此孵化器、孵化室均应保持空气新鲜。孵化初期将孵化器的进气口开得小些,随胚龄的增长,逐渐拉大或全开。 5,通风结合凉蛋是提高孵化率的一项关键措施。凉蛋时应灵活掌握,如孵化器供温和通风系统设计合理,可不凉蛋,但在夏季和孵化后期胚蛋自温能力增强时,适当凉蛋,可提高孵化率。 孵化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  1.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种蛋受热均匀。入孵后1~20天每8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180度;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整边心蛋。  2.照蛋入孵后6天第一次照蛋,称“头照”。如果明显地看到眼点,血管已经布满鸡蛋表面的五分之四,说明发育正常;若看不清眼点,说明温度偏低,应适当加温;若血管几乎布满整个蛋的表面,则温度过高,应降温。11 天第二次照蛋,正常情况下,此时会发现胚胎的血管布满整个蛋的表面(气室除外),俗称“合拢”。在第14天末,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三批蛋放在第一批和第二批之间,以便调节温度。17天第三次照蛋。入孵17天后,胚胎增大,占据了蛋的小头位置,照蛋呈黑色,俗称“封门”。若在16天时已“封门”,则要及时降温以保准时出壳。孵到20~21天时开始出雏。此时,要每隔2~ 4小时拣一次蛋,并注意床内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及时捡除蛋壳,必要时,人工辅助出壳。通过看胚胎施温可取得孵化好效果。  3.弱精蛋调位任何情况下入孵的种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5~7天照检时往往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弱精蛋,如不加强管理,孵化中期极易夭折。将弱精蛋与机器内顶部正常发育的蛋调位,或将弱精蛋直接放在上部空格盘上进行孵化。由于提高了孵化温度,使之发育加快,孵化仍可达65%~70%。  4.对破裂种蛋进行修补用白乳胶、骨胶、化学树脂、蛋清、尼龙透明胶带等材料修补裂缝和0.1厘米以内小孔洞效种蛋效果较好。所修补种蛋孵化率在85%以上。修补时要注意涂封严密及时入孵,减少在孵化器外停留的时间。  5.晾蛋入孵中后期蛋温达38.8℃时,需晾蛋排除蛋内积热,促进胚蛋气体交换。方法是:14~16孵龄每天晾蛋1次;20~24孵龄每天晾蛋2~4次。晾蛋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6.人工助产破壳雏禽在出壳即将完毕前,会发现有少数雏禽已啄破蛋壳、尿囊、血管也已完全萎缩干枯,就是因为力气不足而不能破壳。如此时给予剥壳助产,会增加雏禽数量,孵化率提高2%~4%。  7.喷水催产在孵化末期胚雏啄壳,临近出壳时,有意将蛋温上升到40.5 ℃,然后用37.8℃的温水均匀地向蛋面喷洒,能加快出雏,且出雏整齐,还能促使难产胚雏出壳。

  4.提高育雏率的措施 答: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2.选择健康雏鸡来养。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确保合适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羽毛发育不良;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4.供给充足的饮水。农村传统的养鸡,往往不敢给雏鸡饮水,说是雏鸡饮水容易造成小鸡拉肚子。实际上,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3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6.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时10只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用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雏鸡15天龄后易患球虫病,用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 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5.如何防止鸡啄癖,其发生的原因 答:雏鸡和青年鸡群常易发生啄肛和啄羽现象。当饲养管理不合理时更为普遍。一般雏鸡到4周龄时,这种现象陆续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旦形成恶癖,很难制止。 发生的主要原因 : 1.日粮配合不当 氨基酸不平衡,缺乏某种必需营养物质,特别是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硫、食盐或微量元素不足,粗纤维缺乏等,都可引起啄癖发生。 2.鸡群密度过大 通风换气不良,氨、硫化氢、二氧化碳超标,鸡舍温度高,湿度大,鸡烦躁不安好斗,在育成阶段易引起啄癖。 3。光照制度不合理 鸡舍光照太强,日光直接射人鸡舍,或密闭鸡舍控光不严,有束状、散在光线射入。4.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强弱不一的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发生啄癖。 5.喂饲程序不规律 有时间隔时间太长,水料不足,鸡时常有饥渴感也引起啄癖发生。6.饲料加工不合理 经常喂块状大的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蚕蛹等。7。鸡外伤出血 直肠或输卵管脱垂,鸡螨病、鸡虱等体外寄生虫刺激等都会诱发啄癖。8.鸡发生生理性换羽 毛管发痒,自啄发痒部位,往往其他鸡也跟着去啄。   9.鸡患白痢杆菌病、法氏囊病早期容易发生啄肛现象。 防治措施: 1.断喙 是防治啄癖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首次断喙可选择7-10日龄,第二次断喙可在12-14周龄进行,尽量把喙修成斜面,既防止啄癖,又可以节省饲料。  2.日粮合理搭配,尽量喂全价日粮 除满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需要外,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1%—2%羽毛粉,或2%-3%苜蓿草粉,能有效地预防啄癖发生。  3.日粮中补充硫酸钙(天然石膏粉) 每只鸡每天给1—3克,连用15天,或在饲料中添加0.6%-1%的硫酸钠(芒硝)。在乎养鸡舍内放置矿物质饲槽(装入壳粉、骨粉、木炭末、食盐等),或在运动场上撒些炉灰渣子、无污染的山皮土、膨润土等,任鸡自由啄食,都能较好的预防啄癣发生。  4.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注意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调节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鸡群密度要合理,防止拥挤。产蛋箱要充足,及时拣蛋,破损蛋绝不能留在产蛋箱内。  5.制定合理光照制度 严防光照忽长忽短,忽强忽弱,减少强光刺激。产蛋鸡光照强度每平方米1瓦左右。,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尽量使鸡群安静,减少应激反应,可减少啄癖发生。如果采用荧光灯管时,灯管上盖上一层绿色与粉色乔其纱对预防啄癖效果良好。  6.消除诱因 发现顽固啄癖的鸡及时隔离或淘汰,以防蔓延。对被啄伤的部位及时涂抹紫药水,切忌涂抹红药水。

  6. 育成鸡和产蛋鸡对光照和饲养的要求及其依据 答:育成鸡的饲养,主要采取限制饲养的方式。目的和作用:1,延迟性成熟,防止早开产。使种鸡体重比正常标准体重降低15-20%,延迟10-14天。2,控制生长发育的速度,防止过肥,防止开产初期产小蛋。限饲后开产的初产蛋重增加3-4克。3,节省饲料。每天每只鸡可节约2.5克饲料,在整个限饲期可节约20-30%的饲料。4,降低产蛋期间的死亡率。弱鸡及早已淘汰,产蛋鸡群体整齐一致,有利于大群体饲养。限制饲养方法:1,限时法:每天限制饲喂时间或每周限喂天数(如每周停喂1天或2天)或隔天饲喂(2天的料在一天喂给)。2,限量法:要求饲料质量好,每天的采食量以正常采食量的90%来喂(限饲前要估测正常的饲喂量)。3,限质法:限制能量、蛋白或氨基酸,但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保存不变。注意事项:1,做好限饲计划。根据出雏日龄、正常标准、准备好饲料,确定限饲前的正常采食量。2,限饲前,将病弱鸡挑出,减少限饲期间的死亡率。3,限饲时,食槽、水槽要充足,保证每只鸡都有采食的位置。4,限饲时要抽测体重。1万只以上鸡群,每隔1周或2周抽1%继续称重。群体低于1万只,每次抽50-100只。体重大于标准1%,应调整限饲量,体重低于标准1%,增加计划量的1%。5,限饲期间,出现了病态或病情,应立即停止限饲。6,限饲要和光照结合起来。光照8小时,强度5勒克斯。育成鸡对光照要求:必须控制光照,雏鸡10周龄前,光照对性成熟影响不大,10-18周龄应控制光照在8-9小时内。对开放的鸡舍:1)自然光照法:适合4月上旬到9月上旬出雏的鸡。长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自然日照的长短:6月21日最长(14小时31分),12月21日最短(9小时48分)。2)恒定光照:适合9月中旬到3月下旬出雏的鸡。1-3日龄,每天23小时,4日龄到20周,计算出出雏至20周之间最长的光照时间,作为每天的光照时间,自然光不足时,补充人工光照。对于密闭鸡舍光照 :1-3天或1周为23小时,2-18周恒定为8-9小时。其他的管理还有:1,转群:16-18周龄,要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在转群前、后2-3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2倍,减少应激,淘汰体弱、病残的鸡。平养时,每一群体控制在500只以内,笼养时,同一笼内挑选体重大小一致的鸡。2,补喂沙砾:7周龄开始,每周每100只鸡给予不溶性沙砾500克,装在吊桶或投入料槽,增强鸡的消化能力,避免肌胃逐渐缩小。3.断喙:上次因体弱没断的 ,10-14周龄必须断。5,上晒架:平面散养时,为减少腹部与地面接触,上晒架。晒架在舍内应放在通风处,每只育成鸡15厘米长。6,放牧:荒山草坡、有园林处,可以放牧。2月龄开始,要建立条件回归反应,下午补饲发出响声。注意:A,水源。B,遇到园林打药时,停止放牧。6,预防注射:驱虫,晚上进行。15-60日龄的鸡易患绦虫,用0.15-0.5g/kg灭绦灵拌料。8-10周,驱蛔灵0.25g/kg体重拌入饲料中。2.5-3月龄:新城疫I系苗和禽霍乱。6-7月龄,接种霍乱苗。 蛋鸡产蛋期:1,阶段饲养,根据鸡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若干阶段,并根据不同的温度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有利于鸡的生产和节约饲料。在产蛋的中后期,为防止蛋鸡过肥,防止脂肪肝出血综合症,并节约饲料,要采取限制饲养。一般的限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9%。产蛋鸡光照在18周前8-9小时,进入20周,每周增加1小时,使光照达14-16小时,然后稳定不变。强度5-10勒克斯。

  7. 肉仔鸡的饲养方式、胸囊肿的防止措施 答:1,饲养标准:肉鸡生长快,饲养期短,饲粮必需高能、高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必须充分。ME3100-3400cal,CP前期(0-4周)22%,后期(5周龄后)21%,不低于19%。2,采用自由充分采食,每日加料4次。A,足够的采食位置;B,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C,严禁发霉变质的饲料;D,采用颗粒饲料;适口性差的饲料如胡麻饼、菜籽饼尽量不用。3,公母分群饲养,因为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于母鸡,8周龄公鸡体重比母鸡高25%。多耗料23%。沉积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公鸡强。羽毛生长速度不同:母鸡速度比公鸡快。具体的方式有:1,厚垫料平养:最常用。优点:设备投资少,胸囊肿发生率低,商品合格率高。缺点:占地多;球虫病难以控制;垫料、药品开支大。2,竹条平养:直径2CM的竹条并排钉在方木料上,间距2CM,钉成竹条栅床,栅床用支架顶距地面高度约50CM.该法虫球病少,胸囊肿发生率低。3,金属网平养:因胸囊肿发生率高,使用很少。4,笼养:优点:密度高。缺点:胸囊肿、软骨、骨折多,残次品高。目前,金属笼已很少使用。今年有人研究全塑笼,可解决胸囊肿和腿病的发生。 胸囊肿: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胸部龙骨外皮层长时间摩擦和压迫刺激形成,是肉鸡最常见的疾病。原因鸡吃饱就伏卧休息(一天中70%的时间处于伏卧状态,体重60%由胸部支撑),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鸡,发生率相对较高。预防措施:1,保持垫料干燥;2,尽量不用金属网饲养;3,增加鸡的活动,减少伏卧时间。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