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
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唐诗研究

2018年自考《唐诗研究》考试试卷四

时间:2022-05-24来源:江苏自考网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寒门庶族(大意正确即可) 2.山水 写意 3.陈子昂 4.安史之乱 5.储光羲 6.即事名篇 7.新乐府 8.七言律诗 9.宫体 韩亻屋 10.王维 11.唐诗三百首 12.杜牧 13.互文 14.三春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C 2.D 3.D 4.A 5.D 6.B 7.C 8.A 9.D 10.B 11.B 12.C 13.A 14.C 15.A 16.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ABCD 2.ABCE 3.CD 4.ACD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表达获悉平叛的胜利捷报时的欣喜欲狂的心情。 如何表达:笔调畅快、节奏明快,“生平第一快诗”。 细节、动作的描绘:喜极而泣、“却看”、“漫卷”。 虚拟归程:四个地名用动词一气贯穿。 2.抒发故友凋零、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深沉感慨。见赠:赠我。 烂柯:斧柄朽烂。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观童子下棋,终局时发现砍柴之斧斧柄朽烂,返村同辈皆亡,时已过一百年。 3.颓:堆集,凝聚的样子。 啼竹:《博物志》载“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意谓湘妃听到乐声也动情流泪。 中国:国中,诗指京城长安。 手法:拟人、夸张,用神话传说(用典)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指以上官仪为代表唐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以歌咏宫廷生活。为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诗歌基本内容。多应制、奉和诗。 语言艺术上多为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五言诗。犹有梁陈宫掖之风。把对仗技巧程式化,对律诗的定型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2.应试举子将自己文学创作加以编排,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当世显人”,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这种自我推荐的做法称“行卷”。 六、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如四题全部作答,则以前三题记分。每题8分,共24分) 1.富于理想、激清,渴望建功立业—唐诗昂扬的情调,明丽的画面,健康向上的生活理想源于此。 同情、关心人民疾苦,敢为之鼓呼—决定了唐诗反映现实,人民疾苦诗篇在深、广度上、数量上远超前代。 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指斥权贵,揭露社会黑暗—唐诗中与世冲突的愤懑、哀婉、亢奋、激越的不和谐音震撼后世。 2.改变诗风方面(题材、境界、气度—时代精神) 改进诗体方面(五七言律诗、七言歌行) 四杰、陈子昂 3.一改传统表现方法,很少虚拟地理概念,不从理念出发剪辑情景,很少使典用事。“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直接表现耳闻目见的西部地域景物、生活,表达真切的内心感受。 风格雄奇瑰丽。增强边塞诗的真实性、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 拓展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再现西部边塞生活、风光。 4.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钱注杜诗》) 仇兆鳌《杜诗详注》 浦起龙《读杜心解》 杨伦《杜诗镜铨》

2018年自考《唐诗研究》考试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唐代诗人大多数出身于_______。

2.盛唐_______画的兴起,使诗与画本质上趋于同步:重_______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3._______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4.李白的名篇多半作于_______前,与杜甫刚刚相反。

5.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_______。

6.白居易等人效法杜甫“_______,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7.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_______》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8.在体裁上,李商隐的_______,除杜甫外,唐诗人中无与伦比。

9.“香奁体”以《香奁集》得名,诗仿六朝_____,而范围有所扩大,代表作家为_______。

10.苏东坡诗评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是诗人_______的字。

11.前人的唐诗选本中,能收到雅俗共赏、家弦户诵效果的是孙洙的《_______》。

12.《樊川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

13.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_______手法。

14.孟郊《游子吟》末句以“_______”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唐诗浩繁,仅《全唐诗》所收作品即达(      )。

  A.二万余首        B.近四万首        C.近五万首        D.六万余首

2.高木秉《唐诗品汇》所谓的“盛唐”是指(      )。

  A.开元至天宝末  B.天宝至大历初

  C.天宝至大历末  D.开元至大历初

3.下列诗人中,终身布衣的是(      )。

  A.陈子昂     B.张若虚     C.王维     D.孟浩然

4.高岑边塞诗在体裁上最擅长的是(      )。

  A.七言歌行     B.七言律诗     C.五言古诗     D.五言律诗

5.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     )。

  A.王维     B.刘长卿     C.韦应物     D.柳宗元

6.《万首唐人绝句》的编者是(      )。

  A.韦毂     B.洪迈     C.王士衤真     D.高木秉

7.韩愈诗文集称《昌黎先生集》,“昌黎”得名于他的(      )。

  A.字号     B.官职称     C.郡望     D.居官地

8.《王子安集》的作者是(      )。

  A.王勃     B.王昌龄     C.王之涣     D.王维

9.禅宗的名称得自于(      )。

  A.它的发扬地      B.它阐扬的经典

  C.它的学术内容     D.它的修养方法

10.唐代佛学盛行对诗歌创作艺术上最消极的影响是(      )。

  A.以禅法入诗     B.以禅语入诗     C.以禅趣入诗     D.以禅境入诗

11.唐代进士考试在内容上与试赋有关始于(      )。

  A.唐太宗后期     B.唐高宗后期     C.开元时     D.天宝时

12.在唐代,论诗中首先提出属于审美范畴的“兴象”说的是(      )。

  A.元结     B.姚合     C.殷     D.高仲武

13.沈亻全期《独不见》一诗中,“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

  A.反衬     B.比喻     C.夸张     D.拟人

14.“西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意为(      )。

  A.侠客     B.官僚     C.囚犯     D.游子

15.以下诗句中,属于清人纪目匀所谓“赋中之比,不露痕”的是(      )。

  A.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中的“应”在语气上属(      )。

  A.肯定     B.怀疑     C.揣测     D.否定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诗的作者,属于僧人的是(          )

  A.齐己                  B.寒山                  C.贯休

  D.皎然                  E.吴均

2.有唐一代,擅长七言绝句、深得后人赞赏的诗人有(          )

  A.李白     B.王昌龄     C.李益

  D.孟郊     E.杜牧

3.下列李白作品集中,属于注释本的是(          )

  A.魏灏《李翰林集》     B.李阳冰《草堂集》     C.杨齐贤《李白诗》

  D.王琦《李太白文集》     E.乐史《李翰林集》

4.以下评述中,合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是(          )

  A.初唐体歌行代表作

  B.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C.包含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D.写景中以月光统摄群象

  E.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解释“见赠”、“烂柯”。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解释上引诗句中的“颓”、“啼竹”、“中国”。并指明二、三句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上官体

2.行卷

六、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如四题全部作答,则以前三题记分。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述唐代庶族地主阶层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对唐诗的积极影响。

2.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其代表诗人是谁?

3.简述岑参西部边塞诗的特色和成就。

4.清代人注杜(甫),有哪些名著?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