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一)
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社会心理学(一)

2022年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高效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2-03-03来源:江苏自考网

  31、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D)协变。

  A.共同性B.一致性C.特异性D.规律性

  32、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D)倾向。

  A.自我暴露B.自我防卫C.自我抬高D.自我价值保护

  33、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B)

  A.U型曲线B.倒U型曲线C.线性关系D.指数曲线

  34、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称为(A)

  A.亲合动机B.成就动机C.利他动机D.优势动机

  35、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A)

  A.越强B.越弱C.越稳定D.越难预测

  36、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A)的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很复杂

  37、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C)

  A.归因过程B.定势过程C.动机过程D.转换过程

  38、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B)

  A.亲合动机B.权利动机C.亲社会动机D.侵犯动机

  39、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很复杂

  40、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B)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B.他人在场対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41、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

  A.越少B.越难预测C.越多D.越迅速增加

  42、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调时,(A)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趋向于行为倾向。

  A.情感成分B.行为清香成分C.认知成分D.动机成分

  43、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A)功能。

  A.工具性B.自我防御C.认知D.价值表现

  44、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D)维度。

  A.强度B.外显度C.方向D.深度

  45、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B)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低程度的畏惧B.中等程度的畏惧C.高程度的畏惧D.最高程度的畏惧

  46、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D)的关系。

  A.线性B.U型曲线C.随机D.倒U型曲线

  47、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A)

  A.费力最小原则B.符合需要原则C.社会交换原则D.道德原则

  48、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B.回避动机C.达到平衡状态D.趋向动机

  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地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A.目光B.面部表情C.姿势D.空间距离

  5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公众B.社交C.个人D.亲密

  51、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这种沟通网络是()

  A.圆周式B.轮式C.全通道式D.Y式

  52、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A.自我暴露程度B.好恶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亲密行为

  53、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感情需要D.认知需要

  5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

  55、良好人际关系原则不包括()

  A.交换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相互性原则

  56、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群体整合原则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57、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

  A.控制—情感—包容B.包容—控制—情感C.情感—控制—包容D.情感—包容—控制58、人们在心理和行动方面的交流、交往、被称为()

  A.人机互动B.人际交往C.人际喜欢D.人际吸引

  5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费斯廷格B.多伊奇C.舒茨D.李维奇

  60、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61、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现象,称为()

  A.印象管理B.社会影响C.人际吸引D.互动

  62、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时,影响最大。

  A.1人—3人B.3人—4人C.4人——6人D.10人以上

  63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

  A.社会促进B.利他C.社会懈怠D.从众

  64、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B.几何级数律C.下降律D.先内后外律

  65、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行为,这种现象叫()。

  A.优势反应B.模仿C.社会感染D.暗示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