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位置:江苏自考网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伤寒论

自考《伤寒论》章节习题及答案:四(2)

时间:2022-03-16来源:江苏自考网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胸下结硬:胸下即胃脘部,指胃脘部痞结胀硬。

  2.脾家实:“实”非指实邪,乃脾阳恢复之意。

  3.脏有寒:指脾脏虚寒。

  4.四逆辈:指四逆汤一类方剂。包括理中丸、理中汤、四逆汤等。

  5.阳微阴涩而长:指脉象,阳指浮取,阴指沉取。意指脉象由浮取微、沉取涩而转变为脉长。

  6.大实痛:指太阴病中阳虚损,脾络瘀滞,气血不通所导致的剧烈腹痛。较“腹满时痛”为重。

  7.胃气弱,易动:指脾胃虚弱,容易被损伤。

  (二)填空题

  1.太阴病的提纲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3.“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4.“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5.“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为阳明病也。”

  8.“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9.“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10.对于太阴病而言,当以温中祛寒、健脾燥湿为大法,禁用。

  (三)判断说明题

  1.太阴病属里虚寒证。正确。三阴病属里证,而太阴病的病机为中阳不足,寒湿内盛,故为里虚寒证。

  2.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正确。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脾阳与风邪相博,四肢气血运行不畅,而见四肢烦疼。

  3.太阴病腹满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腹胀满病机相同,都属虚满。正确。太阴腹满为中阳不足,寒湿内盛,气机不畅所致。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之腹满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碍气机,气滞于腹则生腹满。二者病机基本一致。

  4.太阴病提纲证的表现有胸下结硬。错误。胸下结硬是误用下法后出现的变证,而非提纲证的固有表现。

  5.四肢(肢节)烦疼可见于太阴中风,亦可见于少阳兼太阳证。正确。太阴中风固然以四肢烦疼为特点,而少阳兼太阳的柴胡桂枝汤证也可见四肢烦疼(肢节烦疼)。

  6.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这里“易动”是易于行动之意。错误。“易动”为易被损伤之意。

  7.太阴病发黄为身黄,目黄,小便黄。正确。太阴寒湿发黄应为身目小便俱黄。

  8.太阴病下利而口渴,是由脾不散精所致。错误。太阴病之下利为自利不渴。

  9.太阴中风脉见阳微阴涩为阳虚而营血不足。错误。脉阳微为浮取微,意为邪气轻浅,阴涩为沉取涩,意为脾虚气弱夹有湿邪,脉行不畅之意。

  10.太阴病的病机是“藏有寒”。正确。脏有寒即为脾脏虚寒。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推荐